【港大研究】港大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個幹細胞新模型 為罕見免疫缺陷病患者帶來治療希望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4/17 22:47

最後更新: 2024/04/18 12:33

分享:

分享:

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風濕及臨床免疫學科主任李曦、免疫缺陷病患者江先生、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及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總監劉澎濤。(港大醫學院圖片)

港大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個幹細胞新模型,為罕見免疫缺陷病患者提供全新個人化治療選擇。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風濕及臨床免疫學科主任李曦指,研究令許多以往被視為無法治癒的「孤兒疾病」有了治療可能性,為患者帶來希望。研究成果已發表在《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》。

原發性免疫缺陷病,又稱先天性免疫異常,是一種會損害免疫系統、使患者極易受感染的嚴重疾病,至今已知有約500種,估計每1萬人有1名發病。惟許多患者的病情常被低估,未能得到充分治療和完善病情管理。

自2020年起,港大醫學院團隊與幹細胞轉化研究中心和劍橋大學,共同開創新型幹細胞平台。研究團隊從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者身上提取血液樣本,再將血液細胞改造為擴展潛能幹細胞(EPSCs),以建立個人化疾病模型,並用於測試不同療法,確定最有效和最安全治療方案,避免為患者帶來不必要風險和巨大經濟負擔。

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風濕及臨床免疫學科主任李曦指,單是瑪麗醫院就有百多名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者,但本港缺乏免疫科專科醫生,患者又因常生病和服藥,難採集樣本和結果易受干擾,加上相關研究較少,患者往往難以確診,即使確診亦缺乏針對性藥物或治療方法。

李曦相信憑藉創新平台,探索現有藥物的基因治療潛力,許多以往被視為無法治癒的「孤兒疾病」,現時有了治療可能性,為醫療專業人員和患者帶來希望。

全港目前約有5至6名STAT1-GoF患者,他們天生免疫系統中帶有遺傳缺陷,容易受致命感染,甚至患上動脈瘤、癌症等。29歲江先生為患者之一,多年來易病,嚴重時全身皮膚潰爛,更一度失去9成視力和中風。幸研究團隊透過個人化疾病模型,成功發現他可使用風濕病藥物控制病情。江先生至今服藥約1年,病情受控且暫無副作用,惟他指難負擔每月約1萬元高昂藥費,冀社會能增加對罕見病的關注。

🎓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,入HKET App即睇!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

責任編輯:梁薾心